山东专升本大学语文是必考科目之一,考试内容包括文学文化常识、汉语基础知识、作品阅读分析和写作等四个方面,整理了诸子百家散文的知识点,考生可以每日积累。
1.老子与《道德经》教尊为“教祖”,是世界文化名人。老子著有《道德经》,又称《老子》,道家经典,上下共五千字左右,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,主张无为而治。
2.孔子与《论语》孔子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是儒家学派创始人,与弟子周游列国14年,晚年修订六经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“之首。孔子去世后,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,编纂成儒家学派经典著作《论语》。《论语》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,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。
3.墨子与《墨子》墨子,名翟 (dí),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,墨家学派创始人,提出了“兼爱” “非攻” “尚贤” 等观点。墨子及其弟子所著的《墨子》是墨家重要著作,反映墨子思想,现存53篇。
4.孟子与《孟子》孟子,名轲,字子舆,战国时期思想家、教育家,提倡性善论,儒家学派代表人物,与孔子并称“孔孟”,后世追封孟子为“亚圣公”,尊称为“亚圣”。《孟子》是孟子的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书,是儒家经典之一,反映孟子思想,共7篇,其中名篇主要有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《庄暴见孟子》《鱼我所欲也》等。
5.庄子与《庄子》庄子,名周,字子休,战国中期哲学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,与老子并称“老庄”,道家学派重要人物。其著作《庄子》,即《南华经》,道家经典,反映庄子“天人合一”和“清静无为”的思想,其中名篇主要有《逍遥游》《庖丁解牛》等。
6.荀子与《荀子》荀子,名况,字卿,后人尊称其为“荀卿”,战国末期赵国人,荀子在人性问题上,提倡性恶论,荀子著有儒家著作《荀子》。
7.韩非子与《韩非子》韩非,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,法家代表人物,被尊称为“韩非子”或“韩子”,是荀子的学生,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(另一人为庄周),其著作《韩非子》,是法家重要著作,大部分为韩非子自己的作品,《韩非子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,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。
8.吕不韦与《吕氏春秋》吕不韦,战国末年著名商人、政治家、思想家,曾为秦国的相国。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集体创作《吕氏春秋》,又称《吕览》,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,“兼儒墨,合名法”,故史称“杂家”。
9.孙子与《孙子兵法》孙子,名武,字长卿,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、政治家,被尊称为“兵圣”、“孙子”,被誉为“百世兵家之师”。其著作《孙子》,即《孙子兵法》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,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