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常识在专升本语文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,今天库课小编整理了先秦时期文学常识高频考点,希望考生们有时间可以背诵和掌握,争取在文常题目上少丢分。
一、秦代文学
核心特点:焚书坑儒致文学凋零,仅存《吕氏春秋》与李斯《谏逐客书》。
《吕氏春秋》:
吕不韦门客编,杂家代表作,名言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。
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
力谏秦王留用六国人才,名句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”。
刻石文:《泰山刻石》《琅琊台刻石》开创碑铭文体。
二、汉代文学
(一)汉赋
发展阶段:
骚体赋(贾谊《吊屈原赋》)→ 散体大赋(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)→ 抒情小赋(张衡《归田赋》)。
汉赋四大家:
司马相如:赋圣,“劝百讽一”模式确立者;
扬雄:模拟相如,《甘泉赋》提出“诗人之赋丽以则”;
班固:首创京都赋,《两都赋》描写长安洛阳;
张衡:《二京赋》讽喻奢华,《归田赋》开抒情小赋先河。
其他赋家:
王褒《洞箫赋》(首篇乐器赋);
赵壹《刺世疾邪赋》(东汉批判现实名篇)。
(二)史传文学
《史记》(司马迁):
中国首部纪传体通史,鲁迅誉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体例:130篇(12本纪+30世家+70列传+10表+8书)。
名篇:《项羽本纪》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;首创“互见法”与经济史观(《货殖列传》)。
《汉书》(班固):
中国首部纪传体断代史,记西汉一朝。
新增《五行志》(灾异)、《艺文志》(目录学奠基);
名篇:《苏武传》《霍光传》。
对比关键:
《史记》为通史,语言奔放;《汉书》为断代史,语言严谨。
其他史书:刘向《新序》《说苑》(分类历史故事集)。
(三)汉代诗歌
汉乐府民歌:
特点:“感于哀乐,缘事而发”(现实主义)。
分类:郊庙歌辞(祭祀)、鼓吹曲辞(军乐)、相和歌辞(民歌主流)。
代表作:《孔雀东南飞》+《木兰诗》=“乐府双璧”;《陌上桑》《十五从军征》《上邪》(“山无陵,天地合”)。
《古诗十九首》:
东汉文人五言诗巅峰,刘勰称“五言之冠冕”。
主题:游子思妇(“胡马依北风”)、人生无常(“生年不满百”)。
其他诗歌:
楚声短歌:项羽《垓下歌》、刘邦《大风歌》;
最早文人五言诗:班固《咏史》。
(四)散文与学术著作
政论文:
贾谊《过秦论》(核心:“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”);
晁错《论贵粟疏》(主张重农抑商)。
思想著作:
王充《论衡》:唯物主义,“疾虚妄”批判迷信;
董仲舒《天人三策》:提出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。
杂家与神话:
刘安《淮南子》:保存“女娲补天”“后羿射日”等神话。
(五)关联考点
秦汉过渡:陆贾《新语》(汉初倡儒学复兴)。
经学与文学:
《毛诗序》总结“诗六义”(风雅颂+赋比兴);
韩婴《韩诗外传》(故事解《诗经》,山东籍学者)。
文体奠基:
书(书信):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首创抒情书信体;
论(政论):贾谊《过秦论》定名文体。
三、必背对比与口诀
《史记》vs《汉书》:
通史·民间视角·口语化(史记) vs 断代史·官方立场·典雅(汉书)。
记忆口诀:
秦简两篇汉四家,司马扬雄班固衡;
乐府双璧叙事长,十九首中五言华;
史传双峰记班马,贾谊晁错论天下。